2020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以来,杭州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源地的省会城市,始终把做好中央督察整改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作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重要抓手,从“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把中央督察组反馈的每个问题当作一道政治“必答题”,坚决整改、全面整改、彻底整改。截至目前,省整改方案中,杭州市为责任单位的4项个性问题均已完成整改,全省面上问题涉及我市10项已完成整改6项,立行立改、长期坚持4项;督察组进驻期间交办的1157件信访已全部完成整改。同时,杭州以中央督察整改为契机,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方式和制度重塑,生态文明之都特色优势不断彰显。
一、强化政治自觉,提高督察整改认识站位
市委、市政府把做好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作为一道政治“必答题”、作为检验干部政治忠诚的“试金石”,坚决整改、全面整改、彻底整改。一是主要领导带头督办。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认真审定整改方案,对每项整改措施严格审核把关,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应快尽快、能快则快;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整改进展汇报,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带队赴天子岭、龙山河等点位现场督导,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二是分管领导牵头领办。对中央督察组反馈问题和交办信访,由各位副市长分别牵头领办,逐项明确市级牵头部门和责任人,全程跟进督导、审核把关。会同市“两办”开展专项督导,形成报告呈报市委主要领导,督促加快推进整改。三是组建专班协同推进。设立市整改工作协调小组,从市级部门抽调10名业务骨干组建专班并实体化运作,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各区、县(市)也组建相应工作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建章立制,主动排查提高整改成效
贯彻《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充分发挥市整改协调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明晰工作职责,加强督导推动。一是建立完善督察整改五项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定期调度、现场督导、督办约谈、通报讲评、验收销号等5项工作机制,实施全过程动态管控,坚持“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例会”制度,整改进展每周通报区(县、市)、每月呈报市主要领导,灵活运用抄告、督办、通报、约谈等多种手段,加强跟踪督导、强化问题盯办,并将整改工作与年度综合考评、美丽杭州考核挂钩,加强压力传导,推动责任落实。二是构建问题发现整改闭环机制。积极变“被动改”为“主动查”“源头防”,坚持刀刃向己,突出问题导向,全领域、全方位开展问题排查,以深挖细查促问题见底。组建水、气、土、生态4个领域工作组,围绕“大生态”领域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每季度以曝光片形式通报一批典型案例,每期均由副市长召开全市会议部署整改要求,形成强大震慑效应。三是常态化组织开展督察整改“回头看”。借力人大、政协、两办对重点难点问题和信访件开展督查,推动问题有效解决。组织开展全市督察整改“回头看”专项行动,通过属地自查、交叉检查、市级抽查、联合督查等方式,全面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整改成果。
三、强化数字赋能,推动督察整改提质增效
注重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拓展督察整改和问题排查的成效。一是信访问题线上交办。开发督察信访问题办理系统,中央和省委督察交办信访问题全部实现网上交办督办、统计调度、预警提醒、销号办结,减轻了基层负担、提升了工作效率。二是重点问题线上督办。开发建成“督察在线”应用场景,将中央督察反馈问题和重点信访安装在线监控,实时全景展示整改进度;其他信访问题综合采用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定期上传视频资料,比对掌握整改进展。该场景作为“一地创新、全省共享”项目,现已升级为浙江“生态环境问题发现·督察在线”应用场景并全省推广。三是问题线索智能输出。构建“生态智卫”大场景,建成空气卫士、秀水卫士、生态卫士等应用场景,通过跨部门大数据分析,实时输出问题线索并交办查处,形成问题整改闭环,被评为全省数字化改革门户优秀应用,全市数字政府十大场景之一、全市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优秀奖。
四、强化污染攻坚,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部署要求,紧盯重点目标任务,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工业废气和燃煤烟气治理,今年已完成水泥超低排放改造项目9个、低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112家、低效VOCs治理设施升级改造284个、VOCs治理突出问题整改534个。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车辆清洁化,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车585辆、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替代258台。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实施以“全域创建,提质增效”为重点的“污水零直排区”3.0版,今年已完成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提质增效建设任务2个、生活小区355个、镇街31个。建立河长履职排名“末位约谈”机制,共发出水环境质量提醒函98份,预警河道数量192条次,共约谈10人次。强化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完成钱塘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优化调整。推进钱塘江、苕溪和运河水生态环境健康评价,完成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44.35公里。深化杭黄合作,强化新安江—千岛湖联防共治。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累计完成杭钢旧址公园等15个污染地块治理修复,保障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加强全市39个污染地块监督管理,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四是打好清废攻坚战。全面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今年连续三季度“无废指数”居全省第一,打造首个“无废亚运”建设品牌,率先实现危废“趋零”填埋目标。
五、强化底线思维,统筹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关于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部署要求,接续推进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一是深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日常监管,部署开展“绿盾2022”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对部分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开展现场巡查。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地双随机强化监管专项行动,促进执法监管工作常态化。按照各类自然保护地、湿地保护有关法规政策规定,加强现行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实施,对部分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建设项目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持续加强钱塘区滨海滩涂资源监管,组织编制钱塘区湿地保护“十四五”规划,申报钱塘大湾区省级重要湿地、设立大湾区湿地保护小区。二是加强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制定“一矿一策”治理工作方案和具体推进计划,实施“表格化、清单式”管理,结合“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专项行动,按照“不留死角、从严治理”的原则进行修复治理。采取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航拍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等方式构建废弃矿山治理应用场景,全流程动态监管,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坚持以“空间智治”数字化改革为抓手,推进矿山管理“数字赋能、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现28个废弃矿山已全部完成整治,涉及生态图斑面积约1000亩,治理修复损毁山体面积116万余平方米。三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整改。深入推进肥药两制改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措施实现肥药减量提质增效,实现肥药使用连续13年呈现负增长。两年累计轮回取土测土6938个,实现主要农作物取土测土全覆盖。2022年,落实农作物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农药减量资金5449.43万元(其中统防统治资金4756.20万元);主要农作物年推广配方肥和按方施肥6.44万吨,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为91.53%(其中:余杭区93.13%、临平区94.01%、临安区93.30%);培育认定县级以上示范性统防统治服务组织59家,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65.45%;两年累计建立省级化肥定额制示范区30个、农药定额制示范区40个,创成“肥药两制”改革农资示范店136家,入库“浙农优品”的农业规模主体3075家。四是完善美丽杭州指标体系。印发《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指标体系》,优化美丽杭州建设考核设置,建立生态文明报告制度,编制新一轮《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去年,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对2013-2020年美丽杭州建设的评估认为,“杭州在协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综合引领、示范标杆作用,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
下一步,杭州市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使杭州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重要指示落实,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争创全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目标引领,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创新国家试点为战略抓手,以高标准做好杭州亚运会环境保障为重要契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杭州,奋力打造“全域美丽、处处灵秀”的美丽之窗,推动环境质量更好、自然生态更美、绿色发展更优、人民群众更满意,持续做精做优美丽中国样本,展示生态文明之都的头雁风采。
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1月3日
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图片、观点保持中立,图片与文字均来自网络,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消息。版权归原作者。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回消息告知删稿事宜,本号将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