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对2023年的工作重点作出了详细部署。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其中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求里,“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内容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前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城乡基础设施强调多从城镇化角度出发,鲜少落在环境层面上。那么,今年在城乡环境建设上会有哪些新政策落实?3月16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委负责人作出回应。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刘德春介绍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10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超过1万亿元,支持各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国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超过1500座,污水管网约30万公里,垃圾焚烧处理厂超过500座,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达到1.6亿吨/年,增长4倍,群众身边的污水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去年全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约280万吨/年,比疫情前的2019年提高80%以上,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及时妥善处置。但刘德春也指出:“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城乡、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在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上,刘德春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加快城镇老旧城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推进城市、县城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提升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积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二是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加快完善垃圾分类设施体系,补齐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短板,鼓励推动设施覆盖范围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三是加快医废危废等处置能力建设。加快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支持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提标改造,确保医疗废物应收尽收和应处尽处。科学布局建设与产废情况总体匹配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也同样是推动城乡发展的重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杨宏毅表示,近年来,住建部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各地大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取得了几方面的突出成绩。首先,在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水平上,目前全国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8%,比2012年提高了36%。同时,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指导全国100个重点推进城市,消除卫生死角,整治公厕环境,修复破损路面和路灯,开展绿化补植,切实美化环境、改善秩序、提升品质。其次,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国开展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明确了“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任务,作出“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的部署,对此,杨宏毅透露,在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上,住建部将重点推动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卫生作业质量。做好公共区域清扫保洁,提高机械化清扫率,加强公厕保洁作业。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保持干净、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二是进一步抓好重点区域和场所的环境卫生工作。持续抓好城市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治理,努力提升薄弱环节环境卫生面貌。结合各地实际,继续做好人员密集场所及其周边的环境整治工作。三是进一步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工作。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巩固既有治理成效,稳步提升治理质量。
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图片、观点保持中立,图片与文字均来自网络,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消息。版权归原作者。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回消息告知删稿事宜,本号将尽快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