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生态环境部表示,将研究制订起草《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着重提升监测队伍水平,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各界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法律责任。随着红利的持续释放,还有哪些领域对环境监测的需求将愈发凸显出来?
生态环境部举行的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提到了很多人们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其中就包括环境监测监督管理。生态环境部也回应称,2018年先后出台了3个文件,开展了3个专项行动,下一步还将做好2件事:
生态环境部表示,总体而言,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能力、水平、条件、监测的结果是基本可信的。紧接着,生态环境部还将着重提升监测队伍水平,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生态环境监测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强化各界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法律责任。
之所以如此重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就是因为环境监测数据贯穿了环保工作的前、中、后期,覆盖了环保产业的全领域,应用之广使环境监测工作就是“顶梁柱”一般的存在。不以水、土、气为划分界限,来看一下有哪些领域对环境监测的需求将愈发凸显出来。
①农业环境监测
在工业生产方式升级的大背景下,环境监测需求攀升是毋庸置疑的。而与此同时,其实农业环境监测的市场需求也在悄然爆发。这与近几年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农业发展趋势密不可分,也受到了秸秆焚烧、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农田土壤质量等这些突出矛盾影响。
近日,农业农村部还印发了《关于做好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重点抓好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农田氮磷流失监测、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农业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和外来生物入侵监测。
这些,都将成为潜力可期的细分板块。
②辐射环境监测
关于辐射问题,很多都是集中在现代电子设备上的,最近由于5G网络成为热门话题,关于“5G信号基站”与“4G信号基站”相比辐射程度如何的讨论浮出水面。这也侧面反映,人们对于辐射这个概念的关注度确实在提高。
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是比较完善的,尤其在核辐射安全这个关键上更是慎之又慎。生态环境部在2018年底,2019年初前后印发了国家环境标准《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和《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技术规范》。
在这个领域,凝聚了不少高精尖力量。
③公共场所环境监测
业内人士已经发现,学校正在成为搭建环境监测系统的生力军。这也是近年来室内空气质量被推上话题榜的市场反馈之一,更多校园环境监测系统为规范教室空气质量、户外空气质量工作,扩大了环境监测设备应用范围。
以此为突破口,环境监测产业是否会在未来不短的一段时间内,以公共场所的室内外空气质量为契机,将环境监测设备和环境监测系统搬进更多商超、写字楼、俱乐部、健身房、酒店宾馆诸如此类的封闭和半封闭领域呢?
更多零散场景应用,有待探索。
④景区生态环境监测
上面更多的是室内场景应用,那么室外生态环境监测是否有必要,有需求呢?实际上,目前很多景区都已经开始安装生态环境监测站。简单一点的生态环境监测站主要监测温湿度、负氧离子以及辐射气压等数据,更系统的环境监测站将包括环境监测平台、环境质量预警平台、环境监测数据库等多个板块。
对于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正在成为左右游客选择的可选项,同样景区也可以将生态环境评估数据作为一大亮点,借此吸引越来越注重空气质量、水环境、自然生态系统的广大消费者。
特定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需求,不失为延伸产业链的业务选择。
⑤便携式环境监测
固定环境监测站的设立自有其优越性,但是便携式环境监测方式也拥有庞大的市场。尤其是在民生这块,占地面积广、不可以动的环境监测站显然不能满足需求。例如甲醛检测仪、可燃性有毒气体警报器、PM2.5检测仪、负离子浓度检测仪、一氧化碳检测仪、臭氧检测仪等。
除了民生这块,我国正在建立的环保督察制度也常常会在明察暗访中需要一些简便易携的环境数据监测设备,比如在国控监测点稀疏的偏远地区,比如在一些特定时间段和地点的特定物质检测等等,都是一些可挖掘的增长点。
积累发展经验,拓宽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