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以下简称《目录》),提出了绿色产业发展的重点。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有关负责人就此接受了记者采访。
01
问:为什么要制定《目录》? 《目录》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明确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力推动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有力有序推进,推动绿色发展已成为普遍共识。
绿色产业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手段。为落实中央推动绿色发展的要求,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绿色产业的扶持政策。但由于“绿色”概念较为宏观、抽象,各部门对“绿色产业”的边界界定不一,产业政策无法聚焦,存在泛绿化的现象,不利于绿色产业的发展。为此,亟需出台一个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产业发展阶段、资源生态环境特点、各方普遍认可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划定产业边界,协调部门共识,凝聚政策合力。
广义的绿色发展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但政策、资金等资源有限。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扶持绿色产业发展上要立足当下、厘清主次、把握关键,紧紧抓住现阶段的“牛鼻子”,把有限的政策资源用在刀刃上。
基于以上考虑,在广泛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以下简称《目录》)。
02
问:《目录》主要包括了哪些内容?
《目录》共分三级,其中一级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等6大类。
第一部分是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是主要从事资源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装备制造和产业活动的相关产业。主要包括高效节能装备制造、先进环保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绿色船舶制造、节能改造、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内容。
第二部分是清洁生产产业。主要是指从事生产全过程的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相关产业。主要包括产业园区绿色升级、无毒无害原料替代使用与危险废物治理、生产过程废气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生产过程节水和废水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生产过程废渣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等内容。
第三部分是清洁能源产业。主要是构建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能源生产体系的装备制造和相关设施建设运营。主要包括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清洁能源设施建设和运营、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能源系统高效运行等内容。
第四部分是生态环境产业。主要是服务于我国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优化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等内容。
第五部分是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主要是提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化程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绿色生活水平。主要包括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环境基础设施、城镇能源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园林绿化等内容。
第六部分是绿色服务。主要是指为相关绿色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化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咨询服务、项目运营管理、项目评估审计核查、监测检测、技术产品认证和推广等。
同时,为进一步说明《目录》中各产业的详细情况,我们还编制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解释说明》,逐一说明了《目录》中每个产业的内涵、主要产业形态、核心指标参数等内容。
03
问:目录编制过程中主要遵循了哪些原则?
《目录》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国际上通行的绿色产业认定规则,以我国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重点工作和资源环境国情为点,广泛听取了各部门、各地方、各行业协会的意见建议。制定过程中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坚决与十九大精神对标,将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作为绿色产业的核心内容。瞄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安全等重大任务,着力提升绿色产业对推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系统保护的关键支撑能力。如为支持打赢蓝天保卫战,将大气污染防治装备制造、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城市扬尘综合整治、餐饮油烟治理、工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大气污染重点区域气化、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等产业均列入了《目录》,基本覆盖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
二是切合发展基本国情。立足我国现实国情,既考虑国际绿色发展的新趋势,又充分考虑我国的发展阶段、产业现状、资源保障能力、环境安全等基本情况。与国际上现行的绿色产业认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煤炭的清洁生产和利用在国际上被普遍认为不属于绿色产业的范畴,但煤炭仍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的60%以上,煤炭清洁化生产和利用对我国绿色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故也将其纳入了《目录》中。
三是突出相关产业先进性。既明确绿色产业相关领域,又对装备产品设置较高的技术标准,推动相关产业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体现产业的先进性、引领性,防止低端化、同质化倾向,引导从业者精益求精,促进行业整体升级。例如在节能电机等大部分节能装备制造中,都明确要求必须达到能效水平I级及以上,确保了技术指标的先进性。
四是助力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绿色发展是一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转型,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生产和生活、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目录》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绿色化升级,既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也包括农业和服务业等一、三产业;既包括产业链前端的绿色装备制造、产品设计和制造,也包括产业链末端的绿色产品采购和使用,力求涵盖完整、全面。
04
问:《目录》的发布对于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主要有哪些作用?
《目录》是绿色产业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基础和前提。我认为,《目录》的发布对于绿色产业的发展主要有五个方面促进作用。
一是凝聚共识、有的放矢。《目录》印发后,将作为各地区、各部门明确绿色产业发展重点、制定绿色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主要依据,统一各地方、各部门对“绿色产业”的认识,确保精准支持、聚焦重点。
二是规范边界、统一对标。《目录》的出台有助于遏制一些项目以“绿色”名义要资金、要政策,但资金并未真正用于绿色产业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依托社会力量,设立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逐步建立绿色产业认定机制,有序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开展相关服务。
三是奠定基础、逐项深入。在《目录》的基础上,各地方、各部门逐步在金融、价格、财税、投资等方面制定以《目录》为基础的细化目录和子目录,指导各机关、团体、企业、社会组织更好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着力提高《目录》的可操作性。
四是提供依据、加强监管。《目录》在划定产业边界的同时,也设定了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联合相关部门,定期对各地区和从事相关工作的协会、委员会、认证机构、企业等进行指导或检查。
五是服务大局、适时调整。《目录》将根据国家重大任务、资源环境状况、产业发展情况、技术进步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确保相关支持政策始终能聚焦到对绿色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产业上。